陳寅恪的盡筆找九宮格時租詩–文史–中國作家網

作者:

分類:

2023年,中華書局出書凌梅生收拾《又向流云閱古今——凌道古詩札日誌存稿》,編者為作者哲嗣。因書后附凌道新筆記照片中兩首陳詩為以往未見,惹起陳寅恪研討者特殊留意,促進凌梅生供給更完全材料。

《又向流云閱古今——凌道古詩札日誌存稿》,中華書局2023年版

凌道新1921年誕生,1974年往世,結業于燕京年夜學消息系,先后任教于成都華西協合年夜學和重慶東北師范學院。他和吳宓來往親密,英文甚佳,舊個人空間詩涵養也好,日常平凡喜讀陳詩并著意彙集保留。據凌梅生先容,1942年,燕京年夜學在成都復校,凌道新于1943年2月輾轉從南方來成都持續進修,同年12月,陳寅恪到成都,任教于燕年夜國文系。凌道新1945年景都燕年夜的一則日誌,記錄了他那時選修陳寅恪《元白詩》課程情形(《又向流云閱古今》,191頁)。凌道新與后來做過陳寅恪助手的程曦是天津南開中學同班同窗,程曦讀燕年夜國文系,在燕年夜同是陳寅恪和吳宓的先生。1945年,吳宓分開成都時,凌道新、程曦等送行。吳宓在1964年7月26日致李賦寧信函中,說起凌道新在燕年夜是“宓與寅恪之先生。”1966年吳宓在凌道新錦冊題寫陳寅恪1945年《華西壩》詩,其后題跋“時吾三人皆在成都燕京年夜學”,由此可知,在成都燕年夜,凌道新和陳寅恪多有交集。

據凌梅生供給材料,凌道新有一本“文革”時代購置的彩面抄,專門用來錄寫陳寅恪的詩作,共二十六面,綠底橫格,鋼筆繕寫,《又向流云閱古今》曾刊兩面,為筆記第六面和第廿一面。從筆記可見凌道新對陳詩很是熟習,極為留心,專心精密,持久積聚,凡見陳詩,都做記載。記憶完全,題目偶有掉記,詩題詩句存疑時,均不抄或標問號。此筆記本可視為陳詩特別手本,頗具研討價值。感激凌梅生供給底本影印件,供筆者研討。

凌抄筆記的第二十四面凡四題,此中三題分辨見三聯版《陳寅恪詩集》57、49、91頁。

題一“年夜西洋船中記夢”,凌抄掉題。“亂離愁病更相催”,“亂離愁病”為“干戈衰病”,“船中正苦音書斷”,“苦”為“恨”字,小注及末兩句掉。

題二“乙酉八月十一日晨起聞japan(日本)求和喜賦”,凌抄同陳集,掉題,掉小注。

題四同陳集。

題三,凌抄掉題。此詩不載陳集,應是新見陳詩,錄出如下:

誰道生難逝世更難,尚能留命看春蠶(殘)。

休言天醉人先醉,已見河干淚未干。

年夜患懷孕供痛哭,安息無夢到溫飽。

羅浮又報春塵劫,懶上巢車袖手看。

凌抄未錄作于何時,此面在凌抄倒數第三頁地位,最晚或在上世紀七十年月初。詩語多為陳詩慣用,如1953年《寄朱少濱之二》“尋春湖上惜春殘”,句中已見“春殘”二字,《辛丑中秋》中又有“嬌冷倦熱似殘春”。

“留命”,1948年《丁亥大年節作》中“能夠留命見升平”,1955年《乙未七夕讀義山馬嵬詩有感》“能夠留命看枰收”;1961年《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慶來廣州承詢現狀賦此答之》“留命任教加白眼”,1964年《乙巳春盡有感》又有“能夠留命待此生”。

“休言天醉人先醉”, 1955年《乙未中秋夕贈內即次往歲中秋韻》有“濁醪有理心先醉”句。

“已見河干淚未干”句,《丙戌春游英回國船中作》有“干盡瀛波淚未干”。

“年夜患懷孕供痛哭”句,“年夜患”一詞為陳寅恪慣用,如1943年《癸未春日感賦》有“年夜患清楚有此身”。1961年《辛丑中秋》中“年夜患仍留老病身”,1965年《乙巳清明日作次東坡韻》又有“早悟懷孕原年夜患,不知留命為誰來”,1966年一月《丙午除夕作》又有“年夜患猶留乞米身”等等。

個人空間“羅浮又報春塵劫”句,“羅浮”為嶺南名山,代指廣州。1961年8月《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慶來廣州承詢現狀賦此答之》有“五羊重見九回腸,雖住羅浮別有鄉”,1963年《癸卯元夕感化東坡韻》有“羅浮夢破東坡老”,1964年《甲辰元夕作次東坡韻》又見“仙云久墮羅浮阻”。

“懶上巢車袖手看”句,“巢車”一詞,1965年《高唱》末句“也上巢車看戰塵”;“袖手”,1938年《殘春》第二首“袖手沉吟待天意。”

此詩次李商隱《無題》韻。陳寅恪喜用義山詩韻,如1942年《壬午蒲月發噴鼻港至廣州灣船中感化義山無題韻》。1955年又作《乙未七夕讀義山馬嵬詩有感》。

此詩很是沉痛盡看,由詩共享會議室意揣度,應作于1966年5月后,從“誰道生難逝世更難……年夜患懷孕供痛哭,安息無夢到溫飽”等句揣度,聯想陳寅恪性命最后時辰曾有“我此刻譬如在逝世囚牢”之語,此詩或為陳寅恪盡筆。

凌抄筆記中共發明三首新見陳詩,今朝雖未見所本陳寅恪原始手跡,有研討者略存疑問,極為正常。無論所本為何,在確實否認史料呈現前,以凌道新與吳宓等陳寅恪密友來往現實推論,應出陳手。1959年8月22日吳宓日誌仍然記有“晚訪新、群,以寅恪詩函授新抄。出遇蔣家新,直答以‘我往凌道新家’”(《吳宓日誌》續編第四冊152頁,三聯書店,2007年)。時凌道新已成“左派”,吳宓舞蹈場地不避時期習慣,仍然探望凌道新佳耦,并出示陳寅恪詩函讓凌抄寫。可以揣度,如許的事在吳宓往世前是一種常態。別的,凌道新舊詩用語與陳詩差別顯明,新見陳詩語詞,未在凌道新舊詩中呈現過。凌抄陳詩,多保存殘句,可知無補句習氣,更不成能再造全詩。以陳詩造語、典故、意境和感情經過的事況判定,凌鈔為新見陳詩結論,應可講座場地成立。